第406章 文安之复仕_大明:穿越崇祯帝,开局一根绳
笔趣阁 > 大明:穿越崇祯帝,开局一根绳 > 第406章 文安之复仕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06章 文安之复仕

  吏部尚书邱瑜开始介绍两个人的情况。

  “堵胤锡现任武汉、黄州兵备道一职,在长沙监察军务,可直接顶替何腾蛟。”

  “文安之是湖广夷陵人,此前因诬陷被削籍归乡,前些日子内阁商议想召他进京,商谈复起出仕一事。”

  崇祯仰着头想了想:“即刻起恢复文安之官籍,擢升为湖广巡抚,总理政务。”

  “擢堵胤锡为湖广总兵,听候袁继咸调遣。”

  “臣遵旨。”邱瑜领旨后退了出去。

  众人离开后,乾清宫内又恢复了安静。

  崇祯开始思考当前的局势。

  北面建奴和蒙古人虎视眈眈,局势还是像之前一样紧张。

  南面的局势反倒是明朗起来。

  尤其是秦良玉出川入楚,打破了湖广地区的军事平衡。

  随着秦良玉的到来,明军就能兵分两路。

  袁继咸和堵胤锡负责追缴张献忠。

  秦良玉负责把李自成赶出湖广,随后一步步收复河南。

  打定主意后,崇祯让人通知兵部拟定旨意。

  处理完这些问题后,崇祯开始思考如何赚钱。

  这个赚钱不是卖东西赚钱,而是如何征收赋税。

  连续免除全国百姓两年赋税虽然给百姓减了负,但是让崇祯这位大明皇帝的财政问题开始暴露。

  纵然有金山银山,也挡不住坐吃山空。

  哪怕有一个亿的白银,如果没有进项,短短几年就能花光。

  也就是说,他需要在明年,也就是崇祯十九年做到收支平衡。

  不出意外的情况下,大明朝一年支出白银两千万两。

  收入也得达到这个数字才行。

  国库收入最大的来源是田赋,其次是丁银和杂税。

  此前他让户部计算过,在废除三饷后,田赋收入大约是一千三百万两左右。

  丁银一百五十万两,杂税一百万两。

  缺额四百五十万两白银。

  怎么才能补齐四百五十万两的亏空呢

  崇祯首先想到的是开源。

  主要收入来源有三个,抄家,税,贸易以及印钱。

  抄家就不用多说了,那些贪官污吏,为祸乡里的士绅统统抄家。

  税分别是盐税,关税。

  盐税首当其冲。

  万历四十五年,大明朝开始实行纲盐法。

  天启元年时,大明朝盐税收入是二百五十万两。

  到了崇祯十六年,盐税收入却不足一百万两。

  钱哪儿去了

  它们没有消失,而是被转移了。

  本应送往国库的钱被盐商和官员瓜分了。

  至于关税就更别提了,每年收入只有几万两

  要知道,大明朝每年进、出口的货物总额高达近千万两。

  就算征收只征百分之一的税,关税收入也该有十万两才对

  可惜,钱都被转移了。

  时间随着崇祯的思考慢慢流逝,不多时,李若琏来了。

  “陛下,廪膳银的事查清了。”

  李若琏递上一摞纸,上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字。

  崇祯扫了一眼,都是一些陈述,后面附有签名有手印。

  李若琏继续说道:“臣派锦衣卫去往学生姜贵老家调查,历时一个月,现已调查完毕。”

  “姜贵家中确实贫寒,但”

  “但什么”

  “但是他花钱大手大脚,吃的穿的用的不比镇抚司的锦衣卫差尤其是他用的那些东西,臣都舍不得买。”

  “不对吧司礼监每个月只给他发一两的廪膳银,也不够他的花费啊”

  “廪膳银只是他收入的一部分,绝大部分收入来自别人的施舍。而他又擅长博取同情,所以每个月有很多额外收入。”

  “这么说,国子监祭酒侯永丰是被诬告了”

  李若琏苦笑一声:“臣以为是,但又不是。因为他家里确实贫寒,三间土房都快塌了,但是吧他不贫寒”

  崇祯重重的叹了一口气:“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理”

  “这臣不知。”李若琏谨慎地开口。

  这件事已经闹大了,处理不好会引起许多不必要的麻烦。

  “你给国子监祭酒侯永丰传个话,让他自行处置吧。无论结果如何,朕都不想在朝堂上看到这个学生,明白吗”

  “臣明白了。”

  “等等,”见李若琏要走,崇祯喊停了他。

  “请陛下示下。”

  “陕西、山西去年夏粮、秋粮收成如何”

  李若琏一愣,不知道崇祯问这个问题干什么。

  尴尬的是,他不知道答案。

  “立刻安排人去打探一番,尽量准确一点。”

  “臣这就去安排。”

  李若琏走后,崇祯继续思考之前的问题。

  他将巡盐,海关关税,远洋贸易以及印钱的事一一写在纸上。

  具体细节他没写,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写。

  他只是把一些想法写下来,然后交给内阁去商议细节。

  确定细节没问题的话,再安排人去执行。

  有了内阁的帮忙,会少走很多弯路。

  “皇爷,户部尚书求见。”王承恩的声音在耳边响起。

  “让他进来吧。”

  户部尚书方岳贡迈步走进大殿,随后将手中的盒子高高举过头顶:“陛下,这是户部铸造的新铜钱,请陛下过目。”

  崇祯接过盒子,打开后拿起一枚铜钱,仔细看了起来。

  崇祯通宝

  在明代之前,许多朝代的铜钱都叫某某元宝。

  到了明代统一改为通宝。

  原因很简单,避讳朱元璋的元字。

  方岳贡介绍道:“陛下,我朝铸钱用铜,每百斤铜料可获利一万六千文,折银二十两五钱四厘。每百斤铜料的成本价白银十两,利润与成本五五开,十分可观”

  “一两银子可换多少铜钱”

  “回陛下,明面上,一两银子可兑换一贯铜钱,一贯铜钱是七百七十文。”

  宋代之前,一贯铜钱是一千文。宋朝时期规定一贯钱等于一两白银,但是一贯钱不再是一千个铜板,而是七百七十个铜板,也就是七百七十文。

  “实际呢”崇祯问。

  “实际一两银子能兑换一千五百文左右。”

 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,请

  阅读最新内容

  “沈兄”

  “嗯”

  沈长青走在路上,有遇到相熟的人,彼此都会打个招呼,或是点头。

  但不管是谁。

 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,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。

  对此。

 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。

 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,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,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,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。

  可以说。

  镇魔司中,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。

 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,那么对很多事情,都会变得淡漠。

 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,沈长青有些不适应,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。

  镇魔司很大。

 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,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,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。

  沈长青属于后者。

 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,一为镇守使,一为除魔使。

 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,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,

  网站即将关闭,

  免费看最新内容

  然后一步步晋升,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。

  沈长青的前身,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,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。

  拥有前身的记忆。

 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,也是非常的熟悉。

  没有用太长时间,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。

 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,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,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,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。

 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,偶尔有人进出。

 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,就跨步走了进去。

  进入阁楼。

 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。

 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,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,但又很快舒展。

 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,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。

  请退出转码页面,请

  阅读最新章节。

  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:穿越崇祯帝,开局一根绳更新,第406章文安之复仕免费阅读。:2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fwimg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fwimg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