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4章 图赖和鳌拜_大明:穿越崇祯帝,开局一根绳
笔趣阁 > 大明:穿越崇祯帝,开局一根绳 > 第174章 图赖和鳌拜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74章 图赖和鳌拜

  “这第二个好处嘛”阎应元目光扫视一周,冷笑着继续说道:“第二个好处是投降建奴后,需要去往辽东,短时间内不再经历战争之苦。”

  “坏处嘛就是容易死人。辽东天寒地冻,大部分人都因为严寒冻饿而死,老弱病残基本活不到长城边。”

  “你们,愿意去吗”

  “不愿意”在场的士兵们群情激愤。

  阎应元停顿片刻,等校场上没人说话后他提高了声音:“最后一个好处是投降建奴后,有机会成为旗人的包衣阿哈。”

  “坏处是要跟随建奴去往辽东,世代为奴。收获的粮食给旗人吃,盖得房子给旗人住,自己的妻女给旗人享用。”

  “你们愿意吗”

  包衣啊哈是家奴的含义,在属于地位最低的阶层。

  家奴主要由掳来的汉人构成,建奴几次入关掳掠的汉人大部分都被杀死,一部分成为包衣阿哈,少部分加入汉八旗,还有极少数人逃回关内。

  “不愿意”

  “不愿意”

  在场的士兵怒睁双目,怒吼声此起彼伏。

  宣府军民饱受建奴劫掠之苦,他们亲朋有的死于建奴刀下,有的被建奴掳到辽东,下落不明。

  更多的痛苦,来源于被抢走粮食后忍饥挨饿。

  这些痛苦慢慢叠加,最后在这一刻爆发。

  阎应元站在原地,等待这些士兵发泄情绪。

  过了许久,校场上才重新恢复平静。

  阎应元认真的说道:“诸位,本官受朝堂和陛下信任,前来宣府主政。”

  “奈尔建奴残忍,再次入关屠戮我大明子民。作为朝廷命官,我阎应元决定死守宣府镇,给朝廷,给陛下,给宣府镇的百姓一个交代”

  “既然是死守,要么建奴死,要么我阎应元死”

  “守城会有伤亡,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,人各有志不可强求。怕死的,想投降的,本官绝不阻拦。”

  “想走的,给你们一夜时间收拾行李。明天一早西城门外,本官亲自护送你们出城。”

  “如有失言,天诛地灭诸位各自散去,回去之后好好想一下”

  阎应元放下这句话,转身离开。

  游击将军丁义急忙跟在阎应元身后,走出了校场。

  “阎大人现在正是用人之际,为何不阻拦百姓出城,反而”

  “我知道你想说什么”阎应元头也不回的说道,“坚壁清野,断水源,投毒,种种迹象都告诉建奴,我阎应元要死守宣府镇,对不对”

  “是。”丁义点点头。

  “如果你是建奴,即将兵临城下时遇到宣府镇逃出去的百姓,会作何感想会接受他们的投降吗”阎应元无奈的叹了一口气。

  “这些人是奸奸细”丁义张着嘴,嘀咕道:“如果我是建奴,肯定不会冒这种风险。”

  他瞬间明白了阎应元的想法。

  阎应元要给宣府镇所有百姓上一堂课,投降建奴死路一条,不投降建奴反而会有一线生机。

  “可是阎大人就眼睁睁看着那些人去送死吗”丁义心中有些不忍。

  阎应元转身后,目光死死的盯着丁义:“丁将军,本官给过他们机会。而且刚才在校场说的也是事实,他们信与不信,都不是我能左右的。”

  “更何况,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,怪不得别人”

  丁义怔了怔,也叹了口气,跟在阎应元身后去往仓库。

  多铎骑在马上,手中拿着千里眼,看向沐浴在晨光中的宣府镇。

  豪格的战马与多铎并排而行,他对着身后喊道:“找到了吗”

  “启禀肃清王,找到了。”一个将领说道。

  “念。”

  “嗻。”

  那个将领拿出一本书,念了起来:“明洪武二十四年,朱元璋十九子朱穗被封为谷王,驻藩宣府镇。”

  “朱穗觉城池狭小,于明洪武二十七年,扩建宣府镇。历时一年,将城池展筑为方圆二十四里,设有七个城门的大城。”

  “明正统六年,宣府镇城墙受水土侵蚀,明廷耗时六年用青砖包砌宣府镇城墙。修好后的城墙厚四丈五尺,高三丈六尺,城门环有瓮城,瓮城外连月城,城四角建有角楼,城外设壕堑、护城河、吊桥等。”

  “明万历六年,明廷在宣府镇设宣府都督府,下置宣府、大同二镇,以分其势,并趁机修葺宣府镇城墙。”

  听完这些消息后,多铎和豪格没了之前的嚣张。

  四丈五尺厚,三张六尺高的城墙,虽说比不上北京的城墙,但这个尺寸在大明所有城池中绝对排的上号。

  再者,万历六年对城墙进行了修葺,距今不过六十多年。

  这宣府镇,比想象中还要坚固。

  豪格看向多铎,谨慎的问:“十王叔,有攻城之策吗”

  豪格称多铎为十王叔并非他排行第十,实际上多铎是努尔哈赤第十五子,与阿济格,多尔衮一母同胞。

  万历四十八年,努尔哈赤长子褚英被废黜太子以后,后立太子代善又因苛待亲生子嗣被废太子之位。

  两次太子的立废让努尔哈赤放弃了册立太子的想法。

  同年,努尔哈赤立代善为大贝勒,将舒尔哈齐次子阿敏、舒尔哈齐第六子济尔哈朗、五子莽古尔泰、八子皇太极、十子德格类、代善长子岳托、十二子阿济格、十四子多尔衮和十五子多铎封为和硕额真。

  多铎因年幼排行第十,时人称十王。

  多铎放下手里的千里眼,看向身后缓缓移动的大军。

  片刻后,他目光渐冷:“阎应元早已做好了死守的准备,绝不能中了他的诈降计。”

  “图赖,鳌拜。”

  “末将在”

  图赖是清初“五大臣”费英东第七子,初隶镶黄旗,后改为正黄旗。

  鳌拜就不用说了,镶黄旗人,苏完部落首领索尔果之孙,勋费英东之侄,八门提督卫齐第三子。

  他们二人此次随多铎入关,一方面是弥补多铎和豪格兵力不足的问题,另一方面为了抢夺功劳。

  因为在他们眼里,宣府已经是囊中之物了。

  当然。

  多尔衮将他们分到多铎麾下效力,主要为了拉拢正黄旗和镶黄旗人。

  这份功劳给谁都是给,不如给到正黄和镶黄两旗买个人情。

  “图赖,传令下去,城外十里扎营,凡遇投降的明军,格杀勿论。”

  “嗻”

  图赖领命后,迅速离去。

  “鳌拜”

  “末将在”

  “宣府镇城南有一条河名曰详河,宣府镇护城河中的水皆来自于此河。你领一千兵马去往详河上游,将河道堵死。”

  “嗻”鳌拜领命后没有急着离开,他先是朝多铎拱手施礼表示感激,随后对着豪格善意的笑了笑。

  最后打马扬鞭,带着一千镶黄旗士兵快速离开。

 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,请

  阅读最新内容

  “沈兄”

  “嗯”

  沈长青走在路上,有遇到相熟的人,彼此都会打个招呼,或是点头。

  但不管是谁。

 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,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。

  对此。

 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。

 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,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,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,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。

  可以说。

  镇魔司中,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。

 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,那么对很多事情,都会变得淡漠。

 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,沈长青有些不适应,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。

  镇魔司很大。

 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,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,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。

  沈长青属于后者。

 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,一为镇守使,一为除魔使。

 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,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,

  网站即将关闭,

  免费看最新内容

  然后一步步晋升,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。

  沈长青的前身,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,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。

  拥有前身的记忆。

 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,也是非常的熟悉。

  没有用太长时间,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。

 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,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,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,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。

 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,偶尔有人进出。

 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,就跨步走了进去。

  进入阁楼。

 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。

 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,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,但又很快舒展。

 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,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。

  请退出转码页面,请

  阅读最新章节。

  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:穿越崇祯帝,开局一根绳更新,第174章图赖和鳌拜免费阅读。: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fwimg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fwimg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